景點介紹
金門位處福建東南沿海,雖僅是孤懸外海的蕞爾小島,由於歷代人文薈萃,蘊育豐富人文騰躍史乘,留下甚多文化史蹟與傳統建築;在近代戰史上更因經歷了古寧頭大戰、八二三砲戰、九三砲戰等多場戰役,而留下多處代表性戰役史蹟紀念地;並因長期實施戰地政務體制,保存了一個相當完整而特殊的自然生態體系,為保護此等珍貴襲產,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金門國家公園,對這片土地允下諾言,成為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亦是第一座以維護戰役史蹟、文化資產為主且兼具保育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
傳統聚落
金門國家公園豐富的人文史蹟表現在歷史古蹟及傳統聚落建築上。金門地區的國家級古蹟計有二十一處,而位於金門國家公園內的古蹟有牌坊、古塔、石碣、墓園、宗祠等共十一處,每一處古蹟都記載它曾在歷史走過的痕跡。傳統聚落與建築是國家公園內最豐富的文化資產,在歐厝、珠山、水頭、瓊林、山后、南山及北山等七個具代表性的傳統聚落中,大部分仍維持漳泉式樣的傳統閩南式建築,不論是磚石材料的運用、建築裝飾的表現、或是平面的佈局皆變化多端,深具獨特的地方風格與豐沛的藝術生命力。
另有俗稱“番仔樓”的西式洋樓建築,其中又以中西合壁的洋樓最具特色。這種清末民初由外出經商的僑民所引進的西式建築格式,與本地建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更多樣性的民居風貌,此種風格以水頭的「得月樓」洋樓群為代表。 宗祠多則是金門另一特殊的文化風貌。
金門之聚落多由單姓血親所形成,在這些村落中均建有該姓宗祠以祀奉先人,形成一種以宗祠為中心的同姓宗族聚落社會,例如珠山的薛氏、水頭的黃氏。本地宗祠密度之高,為全國之冠,這除了說明本地宗族觀念深厚外,此種慎終追遠不忘根本、重視血緣濃情的情感民風也正是金門地區最樸實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賞鳥據點
由於金門位於大陸邊緣,又是候鳥南來北往的中繼站,鳥類資源特別豐富,全島到處可見彩羽繽紛、群鳥悠然停棲的景致,是金門國家公園最豐富且最具特色的野生動物資源,也是賞鳥人士的天堂,舉凡鹹淡水溼地、潮間帶以及陸地田野、樹木、灌叢間,均可看到多樣且豐富的鳥類資源。
秋末冬初是金門觀鳥的最佳時段,過境鳥與冬候鳥會集,種數繁多,令人目不暇給,較適合的賞鳥據點有金沙水庫、陵水湖與西湖、古崗至水頭沿岸、慈湖、浯江溪口等,有興趣的人士可前往觀賞。
戰役據點
自民國三十八年後金門經歷了古寧頭大捷、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等多場保衛台海安危的戰役,多次的戰火洗禮在這裏留下了不可抹滅的歷史痕跡與戰役史蹟,如斷垣殘壁、彈孔累累的北山洋樓;居民集資興建的戰火英烈李光前將軍廟等。
而作為保障台澎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長期的戰備需要使得島上各項防禦工事極為堅強,如貫穿太武山的中央坑道、擎天廳,瓊林的地下戰鬥坑道,馬山播音站,翟山、四維小艇坑道等設施,而在馬路上常可見,立於十字路口的反空降堡及空曠田野中的反空降樁則替園區保留了些許的戰地風情。另在區內的古寧頭、八二三、湖井頭戰史館則陳列了與本地區各戰役相關的歷史文物。
人文史蹟
金門昔稱浯洲,又名仙洲,自晉世以來即成為中原遺民離亂避禍的世外桃源,於明清兩代,科甲鼎盛,名將輩出,文風極一時之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宗祠、寺廟、古厝和獨特的風物民俗,在島上隨處可見。又因位於大陸沿海的中點,地理形勢極為險要,明清以降為守護邊疆的重鎮,而後又歷經台海戰役成為保障台澎安危的戰地前線,遺留了許多戰役及戰備工事的史蹟與紀念文物。不論是傳統建築景觀、歷史文物或是戰役紀念史蹟,這些豐富的人文史蹟皆深具有保存研究與解說教育的價值。
交通資訊
1.航空
立榮航空:台北(02)2358-3131,金門(082)324-481。
華信航空:台北(02)2717-1230,金門(082)328-000。
2.公車
自尚義機場搭往山外或金城的3號公車,於山外站或金城站轉搭對開的1號公車於中山林站下車後步行,即可抵達。
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TEL:(0823)32-721轉9。
公共車船管理處山外站TEL:(0823)32-814。
公共車船管理處金城站TEL:(0823)25-548。
【自行開車】
自尚義機場沿環島南路往小徑圓環行駛→再接中央公路經中山紀念林後續行→即可抵達。
貼心提醒
導覽服務:有解說服務,預約展示館解說需為15人以上(40人以下)、且為非營利單位(旅行社、遊覽公司等旅遊營利單位不受理)之團體方可預約。
特色:傳統聚落、人文古蹟及戰役據點(翟山坑道、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
遊客設施:中山林遊客中心、烈嶼站遊客中心、雙鯉溼地自然中心、水頭展示館。
停車設施:具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