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水仙宮建立於清朝康熙年間,一位來台經商的商旅,為了祈禱渡海平安,交易順利,因此出資興建水仙宮,主要奉祀水仙尊王。相傳海上遇難時,只要船員披髮,同時學鼓鳴叫,手拿筷子做划船的動作,可以度過難關,此動作被稱划水仙。水仙宮奉祀著與水有關的神仙,為大禹、項羽、寒奡、屈原、伍子胥,被稱為一帝二王二大 夫,因大禹整治河川,造福百姓,民眾供俸他為主祀的神。
隨著時代變遷,日據時期,日人拆除水仙宮的中、後殿,為了建立防空地,並且把廟中一些古文物拍賣,台灣光復後,里民感念水仙尊王昔日的保祐,合力重建整修水仙宮,才有至今的樣貌。在現今,廟外還有一些清朝的石頭作品,最有特色則是門前一對抱鼓的石雕工,手工細膩精美,廟內左右各有塊石碑,記錄著水仙宮的歷史。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1.客運
從台南火車站坐88路公車在水仙宮(五條文化園區)下車。
【自行開車】
開車從永康交流道下來→往中正北路直走經西門路(直走,不要轉彎)→西門路跟民權路的路口就可以看到水仙宮的牌樓了。
1.客運
從台南火車站坐88路公車在水仙宮(五條文化園區)下車。
【自行開車】
開車從永康交流道下來→往中正北路直走經西門路(直走,不要轉彎)→西門路跟民權路的路口就可以看到水仙宮的牌樓了。